很多人只看到被包養的錢,卻沒看到後果。
在包養網中,甜心被包養好像是一條捷徑 — 有些人一個月就能拿到別人一年才存下來的錢,還有精品包包、日料餐廳、出國旅遊…。但想要嘗試包養的女生心中,心裡都有一個共同的疑問:「那些當初被包養的女生,後來都怎麼了?」
有這篇,我想從女生的角度,好好聊聊「被包養之後,有什麼正面、負面後果」這件事 — 那些沒有人明講、但在包養關係中,真實會發生的那些故事。

被包養的負面後果
1. 心理改變:消費升級的落差 – 回不去了
我有個朋友小雅,她大三那年因為家裡經濟出狀況,被學貸壓得喘不過氣。她在網路上遇到一個綽號是「投資玉羊」的大叔,對方說話很直接,第一句就問她:「一個月大概需要多少生活費?」
這個大叔的價碼很高,一次見面就能拿到比她打三份工還多的錢。大叔還會帶她去高級餐廳,第一次吃到一客牛排要四千多,她甚至不敢拍照上傳 IG,怕同學問東問西。
問題是,這種「值錢感」很快就變成一種心理負擔。她開始覺得,自己在普通咖啡廳打工時,被老闆呼來喝去,領那一小時一百多的薪水,根本是羞辱。她跟我說過一句話,我到現在都記得:「我再也看不上那種小錢了。」這就是所謂的「回不去了」。
大叔有一次無心的評論:「妳這個包包怎麼跟其他女生的不一樣?看起來好廉價」她開始覺得必須要一直保持「體面」,才能配得上這段關係。於是她刷卡買下第一個 Goya 包,希望能夠保持 Sugar Daddy 的歡心。
幾個月後,她開始擔心:如果有一天我老了、不漂亮了,是不是什麼都沒了? 馬上就要被拋棄了? 自己被包養的行情會不會開始下降? 這個念頭讓她夜裡失眠,甚至偷偷去醫美診所問價錢。她後來遇到一個很認真的學弟,對方真心追求她。但小雅反而推開了。她心裡一直想著:「如果哪天他知道我曾經被包養過,他還會一樣愛我嗎?」這種心理落差,是被包養的隱性壓力。
提醒: 投入包養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未來,想清楚自己要什麼、不要盲目消費
2. 安全與健康風險:照片外流的恐懼
大學的時候,我認識過一個學妹叫做阿玲。她外表很甜美,總是笑起來有梨渦,系上很多男生追,但她最後卻選擇在包養網app上找了一個「固定 daddy」。她覺得這樣比較單純,不用應付曖昧關係,條件談好就好。
前期真的挺順利,對方年紀大概四十多歲,是做建築的,每次見面前都會先轉一筆車馬費過去,還給她買新手機。她甚至覺得,這段關係比談戀愛還單純,因為彼此不用猜心思。
但隱藏的風險就是在你覺得安全的時候出現。
有一次,對方說要幫她拍一些照片,理由是「想記錄我們的美好回憶」。一開始只是一起吃飯的自拍,後來慢慢變成要求她拍一些比較親密的合照。阿玲其實有點抗拒,但因為對方態度溫和、沒有逼迫,她想「應該沒關係吧」,就妥協了。
直到半年後,他們因為小事情吵架,對方突然在訊息裡丟了一句話:「別忘了那些照片在我手機裡。」阿玲整個人當場冷掉。她那時候才意識到,原來自己早就把把柄交在別人手上。那幾個禮拜,她每天睡覺都做惡夢,怕照片被傳到群組、怕爸媽或同學看到,甚至一度想休學。
更誇張的是,她後來真的收到另一個陌生帳號的信件,裡面有一張她和 Daddy 的合照,收到時她整個人陷入恐慌。雖然最後確認只是那個 Daddy 對她的「測試」,照片並沒有真的外流。雖然後來她和 Daddy 達成協議,把所有照片都刪除了,但那種心理陰影讓她到現在還有社交恐懼,不敢再用包養軟體。
提醒: 不要和包養對象留下過度親密的照片
3. 感情收不回來:錯誤的愛上 Daddy
我有個閨蜜,叫她小涵吧。她是那種外表柔柔的女生,大眼睛、聲音輕輕的,很多人會覺得她很需要被照顧。她在大四的時候,認識了一個比她大二十歲的男人,對方是典型的 Sugar daddy — 已婚,跟小涵清楚談條件,生活費一次給足,每個月固定見面,他們長期包養的關係維持了 3年以上。
一開始,她覺得這段關係比一般戀愛還輕鬆。沒有「要不要公開」、「未來要不要結婚」這種壓力,只要維持基本的陪伴與互動,Daddy 比她交過的大學生男友還貼心,每次見面都是開車接送。但她漸漸投入了感情。Daddy 帶她去日本出差、一起逛鄉間的小鎮、在那裡幫她過生日。本來只是「包養協商」的活動,在小涵心裡卻慢慢發酵,她開始投入自己的感情。
關係的衝突,就是從這裡開始。
有一次,她問對方:「如果有一天你離婚了,你會願意娶我嗎?」那個男人沉默了很久,最後說:「妳不要想這些不可能的事。」小涵當場眼淚就掉下來。她才發現,自己在對方的人生裡,永遠不會變成他心中的「唯一」。
之後的日子裡,她的情緒越來越失控。每次男人已讀不回,她都懷疑是不是跟老婆在一起。每次見面,她不再享受美食和禮物,而是忍不住想問:「你心裡到底有沒有我?」小涵後來為了「證明自己不是只是被花錢買的」,自己主動提出不要錢。她以為這樣能換來更多尊重,但結果卻更慘 — 對方接受了,但對她的態度完全沒有改變。
提醒: 如果對方沒有想要感情,千萬不要動情

被包養的正面成果
1. 經濟翻身:靠包養拿到第一桶金
如果前面那些故事聽起來很沉重,但並不是每個被包養的女生最後都是有不好的結果,更多的其實是正面的。
我認識一個女生叫芷庭,她的情況跟小雅、小涵很不一樣。她從一開始就非常理性,甚至可以說是「職業化」。她在大二的時候就跟自己說:「如果要進入包養這個圈子,那就要先想清楚自己要什麼,能給什麼,還有什麼是絕對不能碰的。」
她的設定很明確 — 只談單一對象、只要固定生活費、不接受拍照、不牽涉家庭。她把這些寫成一份清單,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就會和對方確認是否能夠接受。
她的 sugar daddy 是個中小企業老闆,並不算什麼超級富豪,但條件穩定,每個月固定轉給她五萬。這個金額對一般人來說或許不是很大,可是對一個學生來說,已經足夠讓她輕鬆還清學貸、存下一筆錢。
她並沒有把錢拿去買精品或出國揮霍,而是很早就開始投資自己。她先花錢去學語言,再報名專業課程,甚至還參加了創業營。到大四畢業的時候,她已經有一個小副業網站,靠著流量變現,每個月能賺兩三萬。後來她脫離了包養關係,跟我說:「我不是靠他過一輩子,而是用那段時間的錢,換來能過一輩子的技能和資源。」
當然,不是每個女生都有芷庭的理性和規劃,但她的故事告訴我,包養並不是只能帶來傷害。當妳知道自己要什麼,懂得把短期資源轉換成長期能力,它反而可能成為一個「加速器」。
所以說,雖然很多人會提醒「被包養會回不去」,但也有人真的靠它完成「快速翻身」。
2. 視野與人脈:進入另一個世界
有一次跟學妹聊天,她很直接地跟我說:「如果不是因為被包養,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知道原來世界是長這樣。」
這個學妹叫珮珮,念的是設計相關科系,本來最大的夢想就是畢業後進廣告公司,但她知道起薪不高,甚至要熬很多年才能有自己的作品被看見。她看了網友的包養網推薦,從網站認識了一位金融圈的重量級人物,起初只是抱著想試試看的心態,沒想到這段關係讓她徹底改變了眼界。
她曾被帶去 Daddy 自幾個人辦的私人酒會,硬著頭皮認識他的事業相關人士,她一開始覺得自己格格不入,但後來才發現,這些場合給她的,不只是「場面上的華麗」,而是第一手聽到金融、產業、人脈交流的內容。
她開始懂得什麼是「談生意的飯局」和「表面寒暄後的資源交換」,珮珮跟我說,她那時候突然明白,自己以為努力投履歷才有機會,其實「圈子不同,起跑點就不一樣」。被包養的過程讓她不只是拿到錢,還接觸到一個完全不同的社交環境,甚至學會了怎麼在人脈網路裡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對她來說,包養並不是單純的交易,而是一個意外打開的入口。她沒有因此完全依賴,但卻比同齡人更早理解:職場之外,還有另一種「資源流動的世界」。

結尾:甜心包養關係 –拿得起、放得下
到底被包養的後果是什麼? 在這邊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— 錢可以幫妳解決眼前的困難,但它也會逼妳面對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。 無論怎麼選,都要記得:一個人的價值,不只是關係談判中的價格。 不管對方給妳多少錢,那都不能定義妳的價值。
常見 QA
Q1:被包養真的會「回不去」嗎?
是,也不是。大部分人回不去,不是因為錢太多,而是因為習慣了甜心包養關係中的消費模式和身份感。你想想,從每天星巴克換成每天精品下午茶,再回到便利商店咖啡,心理落差會大到懷疑人生。但也有人像芷庭一樣,把錢拿來投資自己,提前準備退場,反而更快脫身。差別就在於:妳有沒有「下車計劃」。
Q2:會不會真的愛上 Sugar daddy?
會,而且往往是最危險的後果。因為當交易混進感情,界線就崩了。小涵就是例子,她愛上之後放棄收錢,以為這樣能換來尊重,結果對方卻更輕描淡寫,最後受傷最深的還是她。
Q3:有沒有可能完全不出事?
老實說,風險永遠存在,尤其是偷拍、性病、勒索這種問題。妳能做的不是幻想「不會遇到」,而是提前想好 SOP,例如見面一定公開、照片一定拒絕、金流一定留紀錄。很多時候,聰明不是靠腦袋,而是靠流程。
Q4:被包養真的能翻身嗎?
可以,但需要把錢轉成技能、人脈或副業。妳要問自己:這筆錢,是幫妳買東西,還是幫妳買未來?
Q5:跟談戀愛有什麼不同?
戀愛是感情先行,再來談付出與回報;包養是條件先行,再慢慢生感情(或沒有)。聽起來很冷血,但很多女生反而覺得包養更「誠實」:我講清楚我的界線,你給我應得的東西,少了那些猜心的消耗。只是,這種「誠實」並不代表沒有風險。
Q6:會不會後悔?
很多人後悔的,不是「當初開始包養關係」,而是「沒有想清楚怎麼退」。有人後悔愛上了、有人後悔沒存到錢、有人後悔把照片交出去。但也有人說,如果不是那段經歷,她不會這麼早看清楚人性和資源的遊戲規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