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我們談到包養時,多數人下意識想到的,是年輕貌美的女性與老態龍鍾的男性之間的金錢交換,但現實恰恰相反,根據《聯合新聞網報導》,包養關係中的 Sugar Daddy 並不侷限於「胖、醜、老」,反而更多來自職場中高壓菁英:新創 CEO、醫師、科技工程師。這些男性不是找不到愛,而是無法承擔「交往所需的時間與情緒資本」,這些男性精英份子的包養心態,追求的不只是性愛陪伴,而是更深層的東西 — 情感庇護
也曾經有包養網站中的 Sugar Daddy 跟我們嘆氣抱怨:「唉 明明我長得這麼好,高且帥,只是因為不想在婚姻關係中繼續,想找尋情緒出口、愛情陪伴,但卻必須付出高額車馬費、請素質不好的甜心吃高級餐廳,應該是她們要付錢給我吧!」 這就是現代包養關係中的現實 — 有許多優質的 Daddy,他們願意付出,但卻找不到適合的對象,這些 Sugar Daddy 的心得是: 太多網站上看起來漂亮的甜心,見面實際卻是又假又貴

包養關係不只是性 — 更多的是種戀愛感
許多選擇包養的男性並非孤單到找不到愛情,而是選擇跳過「傳統戀愛模式的高風險與高投入」,以更可控的方式重建親密關係。
多數包養者追求的是「戀愛感的仿真體驗」 — 有陪伴、有約會、有撒嬌,卻沒有吵架、冷戰與未來責任。
這種關係模式,讓人開始思考:這樣定義清楚的包養關係,是否比真實愛情更穩定?
男人越成功越高效 — 越知道自己要什麼
在外界看來,有權有錢的男性應該不缺愛情,但現實恰恰相反——他們缺的是純粹的、無干擾的情感出口。
這些精英份子選擇包養的心態是 — 我選擇「我不花費無謂的心思去討好一個人,但我願意付出成本來獲得我想要的戀愛感、被關心的感覺」
於是男人開始在包養平台上找尋更適合自己的關係(要挑選好的包養平台,可參考這篇包養平台推薦的比較文章)
在某種程度上,包養成了「情感的外包服務」:你負責可愛、聆聽與陪伴,我付出金錢與尊重,不需標籤,不需未來。這樣的關係比傳統關係更務實、卻也更高效的滿足雙方的需求。
包養中的「情緒勞動」-男人其實渴望被照顧
當社會不斷要求男性「要強、要穩、不能脆弱」,他們唯有在這種不對等、但安全的包養場域中,釋放最真實的自己。
許多 Sugar Baby 指出,她們與 Daddy 的互動,其實很像「半個心理師」:聽他們講工作壓力、人生焦慮,甚至是婚姻困境。
這顛覆了社會大眾對男性的刻板印象期待 — 男人不是不需要被愛,而是社會不給他們「被照顧的空間」。
而包養關係,就是男人所追求的那個完美空間。
包養關係:新鮮感、角色扮演與短暫幸福
包養關係中不乏「像情侶的演練」。根據受訪者經驗,有些 Daddy 會要求:
- 「我要你在情人節那晚,穿上紅色內衣,像我女朋友那樣親我一整晚。」
- 「週末我們出國,三天兩夜,你只能叫我老公,就像我們真的在交往。」
- 「我希望你在餐廳撒嬌、在飯店主動,別讓我開口提醒。」
這很像是日本流行的付費陪伴,讓男女之前有一個類似「戀愛劇本的合作演出」,讓男人同時有新鮮感以及被需要的感覺
當婚姻充滿壓力、戀愛變成責任,包養關係反而提供了一種「清晰、可控、低情緒耗損」的親密選項。
其時這點出了一個所有男女關係都要知道的現實 — 當代男性,不是不需要愛,而是活在一個從未允許他們坦白孤獨的世界,他們把脆弱藏進西裝、把需求包裹成支付力,最後只在金錢交易中,才敢安心地說:『我想被愛,哪怕只是暫時的』